“關注社會,歷史就不會忘記你!”
——記東莞市文藝(攝影)志愿服務團送歡樂下基層
文化周末報記者 任猛
去年,東莞市委宣傳部主辦了“發現精彩·東莞故事”微攝影大賽,鼓勵普通人拿起手邊的設備,無論是專業的單反相機、DV機,還是普通的手機,定格精彩瞬間,留住感人故事。日前,東莞市文藝志愿服務團 東莞市攝影家協會進社區、進工廠、進校園——送歡樂下基層,用攝影藝術回饋人民群眾。正如市攝影家協會主席陳錦波所說:“關注社會,歷史就不會忘記你!” 東莞市文藝(攝影)志愿服務團送歡樂下基層,進一步豐富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用藝術回報廣大人民群眾,文化的力量也讓攝像機的鏡頭由過往無區域限制的面向大自然轉向如今的面向社會,運用光與影的藝術手法去表現、去謳歌、去展現我市的偉大成就。
微攝影佳作巡展
據了解, 東莞市攝影家協會文藝志愿者進社區、進工廠、進校園——送歡樂下基層,用攝影藝術回饋人民群眾,這次組織的攝影下基層展出的作品都是我市攝影家近年來通過照相機的鏡頭,運用光與影的藝術手法去表現、謳歌、展現我市的偉大成就。其作品內容有展現城鄉建設新貌、社會主義新農村,有展示我市各條戰線取得驕人的成績,也有反映家庭的和諧生活和人們群眾的喜慶、祥和的場面,不一而足,為廣大群眾奉上一頓文化大餐。
2012年,東莞的新精彩有哪些?“三重”建設、“六個東莞”、水鄉統籌發展、商事登記改革、發展“創新型經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首屆加博會、世界莞商大會、中國圖書館年會、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現場會……這一切,正是東莞新精彩的生動體現。這次東莞市攝影家協會進社區、進工廠、進校園活動選取其中“發現精彩·東莞故事”微攝影大賽的70多幅獲獎作品,到各社區、工廠、校園集結展出,讓市民跟隨著他們的鏡頭,發現東莞,感受東莞,熱愛東莞!
據市攝影家協會主席陳錦波介紹,用攝影藝術回饋人民群眾,攝影下基層展首先走進的是“中國毛織第一村”大朗巷頭社區,為當地群眾帶來了一頓攝影文化大餐,既有展現東莞城市魅力的攝影作品展,又有免費為當地群眾拍照及相片打印的惠民服務,還有發現東莞鄉村之美的采風活動。
現場:為市民免費拍照、打印照片
激情澎湃的龍舟比賽、嬌艷欲滴的荔枝、招聘會上玻璃窗上“人才”二字透射的招聘景況……這次東莞市攝影家協會進社區、進工廠、進校園活動展覽的作品包括2012年“發現精彩·東莞印象”微攝影大賽獲獎作品展和東莞市優秀攝影作品展,吸引了眾多市民的眼球。
“我從湖南到東莞不久,對這里還不是很熟悉,看了這些照片,很喜歡,尤其是那些龍舟賽的現場照片,很有現場感,有機會更想去現場看呢!”來自湖南的謝先生如此說。此外,活動舉辦方還在現場為巷頭社區居民和新莞人免費拍照、打印相片。不少居民紛紛前來拍照,現場人氣爆棚,數百人排起了長長的隊伍,熱鬧異常。
聽到有免費攝影服務,有女士還專門跑回家把自己的小孩帶來,讓小孩和自己一起照相,相片打印出來后,她對著合照端詳良久,露出滿意的表情,但依然不舍得離開現場……
此外,“發現精彩·東莞印象”微攝影大賽每月都有一個拍攝主題,4月份的主題為“發現東莞鄉村之美”。為配合這一主題,東莞攝影愛好者還在當天走入巷頭社區的大街小巷,全天分組拍攝巷頭社區,共同發現“中國毛織第一村”的獨特魅力。在采風活動中,巷頭社區文化廣場活動、木偶表演、大朗毛織貿易中心、毛織生產車間、農民公寓等都成了攝影人的聚焦點。
當晚,活動舉辦方還為市民帶來了一場幻燈攝影作品講座。這場“接地氣”的講座同樣得到眾多市民的喜愛,攝影專家們并沒有講攝影的構圖、對焦等理論知識,而是通過幻燈片的形式,展示部分參展作品、采風作品及幫市民拍攝的生活照,講座因此生動、有趣。
文化的力量讓鏡頭“轉移”
“本來進社區的采風活動我們是預備組織十來二十個人參加的,卻沒想到大家都很積極,現在來參加這個活動的足足有六十多個!” 市攝影家協會主席陳錦波介紹,這次東莞市攝影家協會進社區、進工廠、進校園活動邀請了東莞攝影愛好者到社區分組拍攝社區,共同發現各社區的獨特魅力。
“攝影是科技與文化的結合,我認為,關注社會,歷史就不會忘記你!你用相機拍黃山的風景是很美,即使你得了什么大獎那也意義不大,但用相機拍下社會生活的真實景況,以后用得著你的相片的地方多得很,所以我們就組織愛好者到社區采風。” 市攝影家協會主席陳錦波如是說。同時,他表示舉辦這個活動,主要是想讓更多市民認識攝影、了解攝影、參與攝影,推動整個東莞攝影文化的發展。
也正是這一文化力量的理念,這次東莞市攝影家協會進社區、進工廠、進校園活動既有展現東莞城市魅力的攝影作品展,又有免費拍照及相片打印的惠民服務,還有發現東莞鄉村之美的采風活動以及攝影專家將為觀眾帶來幻燈攝影作品講座,以幻燈片的形式講述攝影的技巧、方向等。文化的力量也讓照枏機的鏡頭由過往無區域限制地面向大自然,轉向如今的面向社會、面向東莞現實,運用光與影的藝術手法去表現、去謳歌、去展現我市的偉大成就,同時,文化服務群眾也在此活動中得以彰顯。
獲獎者樂拍“東莞現實”
程永強憑借《人才》拿到了微攝影大賽的三等獎,還有《時空隧道》也獲得優秀獎,這個媒體攝影記者習慣記錄東莞現實的人。“工作需要嘛,但工作之余自己發現有趣的場面就用相機記錄下來咯!”程永強說,這次微攝影大賽讓他覺得很特別,他也格外留心拍攝東莞的靚景、城市風貌和風土人情,職業習慣讓他時刻記錄東莞。
據了解,“發現精彩”系列活動2012年6月1日啟動,歷時約半年,吸引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踴躍參與。據統計,活動共征集到3500多幅(組)攝影作品、94部DV作品。在這些參賽作品中,既有專業單反相機、DV機所拍攝的作品,也有普通相機、手機作品。參賽者涵蓋全市32個鎮街、各行各業,當中既有專業團隊、資深人士,也有民間高手、高校學生,更有莞少時、86工作室等本土微電影團隊。
【記者手記】
微影大義
說起微,由它點綴的有太多太多,微小說、微信、微電影、微博……這是一個時代特征,這是一個人人都可以是記者、評論家、藝術家的時代,也是一個網絡信息碎片化的時代。在這“微”中,世事俗物、悲歡離合以最簡單直接的鏡頭展現,因“微”而更顯內涵與精細。
一滴水可以折射整個太陽的光輝,一張微影,能看到普通人的世界,更看到社會現狀的真實。對于微影,我們無法有準確的定義,但可以肯定的是,微影是不分階層的個體的微小力量記錄生活點滴,點燃生活希望,以微制作來表達個人的思考和情感,如此,不管如何定義,微影它帶給人們的絕不只是簡單的視覺沖擊,它所承載的是普通人對生活、社會乃至生命的表達。對于微作品,每一個作品都是作者眼中的世界,也許只是一部分,但卻因真實而溫暖,在這個高速運轉、信息迅速更新的年代,作者們用鏡頭記錄下細微而暖心的細節,我們能體會到多樣的生活,作為本次活動的記錄者,筆者更希望不同領域的人都能以這樣的活動來鼓勵更多的人,拿起手中的相機、手機甚至紙和筆,來記錄生活的溫度,表達自己的態度。微影展示生活文化,而不止于微影!
(東莞市攝影家協會)

人頭涌涌的打印桌前,一位老人家帶著孫子來領相片(王金春攝)

入夜后,越來越熱鬧的展覽區(丁柱平攝)